怕危险旅游?水深1米的漂流区可以躺着漂完全程;
怕累旅游?300米自动扶梯直接送上山顶;
怕丑旅游?减速装置保证表情管理不翻车;
以上,是这个夏天走红的「窝囊旅游」三件套旅游。
展开全文
2025年的暑假,古镇很凉,「窝囊旅游」刷爆社交平台旅游。
这种将刺激项目「去卷化」的玩法精准戳中当代年轻人,在社交网络掀起一股出游新风潮:用戏谑的「窝囊」标签,重新定义着旅行的打开方式旅游。
新潮流正在让一批「懒人友好型」景区咸鱼翻身旅游,也顺势带火了周边住宿业,我们也想聊一聊:
「窝囊旅游」的流量会是昙花一现旅游,还是长远趋势?
如何深挖「窝囊旅游」的潜在价值旅游,打造出独一无二的体验项目?
怎样构建起一个可持续的「窝囊旅游」住宿生态旅游?
有人在激流、蹦极中兴奋尖叫「太刺激了!」,另一群人则躺在浅水区随波漂流,笑着自嘲「好窝囊,但好喜欢」旅游。
从「坐电梯爬山」到「减速蹦极」,再到「躺平漂流」,年轻人用不同姿态改写了旅游的定义,玩出了今夏最火的旅游暗号旅游。
用最省力的方式玩出最惬意的体验,让旅行回归放松身心的本质——「窝囊旅游」,是年轻人对「低能耗出游」的幽默解构旅游。
从玩梗旅游,到跟风,这种将冒险项目「去刺激化」的玩法,为何能让年轻人集体真香?
「我觉得现在窝囊旅游的‘走红’,反映了这一辈人和老一辈旅游理念的不同,更看重旅途中的舒适感,既想体验项目,又拒绝‘吃苦’旅游。」体验完安吉窝囊漂流,来自北京的游客张先生在社媒分享了自己的感受。
在云上草原过了几天暑假的小烨也深有感触,「我从小就喜欢各种高危项目,但是传统蹦极速度太快,所以一直不敢跳,直到现在云上草原有了窝囊版蹦极,下降速度缓慢,肾上腺素还可以飙升,又窝囊又刺激旅游。」
「窝囊旅游」精准戳中旅游了年轻人对「悦己、放松、反差」的消费需求;
其低门槛、高成就的特点,它就像个「合家欢」项目,能让全家老小都乐在其中旅游。
长沙石燕湖景区策划总监李文介绍,「我们这个项目(「窝囊漂流」)特别适合不敢玩刺激项目的大人和1岁以上儿童旅游。」
没有速度冲击,方便「形象管理」,轻松就能拍出好照片;体力消耗小,还能节省下精力去打卡夜市等其他活动旅游。对于不敢玩、想体验、想拍美照的游客来说,这种旅游方式十分友好。
化解了当代年轻人「又怂又爱玩」的矛盾心理,在刺激与安逸之间找到了绝佳的舒适区旅游。「窝囊旅游」的走红绝非偶然。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旅行总带着「征服」自然的执念:用脚步丈量山河,用镜头收集地标旅游。当年轻人更愿意用躺平玩漂流、靠电梯征服高山时,会为文旅市场撕开怎样一个新口子?
调研数据显示,72%的年轻游客把旅途舒适感放在首位;57%倾向「无明确行程」的旅行;沉浸式慢游占比超55%旅游。传统旅游中强调「征服欲」的叙事,正被「松弛体验」取代。
这场悄无声息的革命,倒逼文旅业卸下「硬核」包袱,也让部分固守传统的景区和文旅项目面临客流「降温」的现实旅游。
2025年上半年,峨眉山景区接待游客量同比减少14.59万人次,降幅6.5%;营业收入下滑10.07%,净减5115万元旅游。三大核心业务全线遇冷:门票收入降9.53%,索道收入降7.51%,酒店收入降12.13%。
传统旅企预亏数据同样惨淡旅游。云南旅游、凯撒旅业亏损同比增幅超100%,桂林旅游五年累计亏损超10亿元。重金投入的文旅项目也遇冷,张家界耗资25亿元打造的人造古镇,日均客流量不足设计容量的5%,运营艰难。
威海等传统热门旅游城市也遇冷,当地精品民宿房价从800元/间夜跳水至400元,入住率仍不足50%旅游。景区「二次消费」低迷,游客普遍「只逛不买」。
川渝景区也出现了周边酒店入住率仅为去年同期的60%,川渝地区经营一家当地头部动物园类景区负责人透露,「景区看似每天热热闹闹,其实客流量同比去年下滑逾10%,还在继续下滑,搞得经营团队每天战战兢兢,大热天能从冰冷的经营数据中感受到来自暑期旺季的阵阵寒意旅游。」
这样的反差,折射出传统景区和旅游模式面临的挑战旅游。不过,也有人积极求变。曾经追求「高大上」的旅游项目,如今琢磨怎么让游客舒舒服服地「废」着。
据安吉云上草原国际山地旅游度假区工作人员介绍,「2023年推出减速版蹦极,蹦极台二三十米高,从蹦出到落地约10至15秒旅游。改造后尝试蹦极的游客明显增多,大多是年轻人。」这两年景区上传短视频后,蹦极游客数量更是翻了五六倍,节假日日均体验超200人次。
今年5月,安吉原野西溪露营地试营业「窝囊漂流」,周末日均接待六七千人,平台门票单日销售额最高近40万元,门票搜索量环比6月暴涨17倍旅游。
安吉原野西溪漂流、安吉云上草原蹦极@安吉发布
无独有偶,山东首条「窝囊漂流」——临沂利山涧景区漂流,6月14日开放,首周便吸引超8000名游客体验,日均接待量稳定在1200人以上,14 - 30岁年轻群体占比72%,直接带动景区周边餐饮消费增长40%旅游。
杭州天屿山与湖南莽山创新登山体验旅游。天屿山投资建设300多米长的三段自动扶梯,将原本徒步三千米、耗时50分钟的登山路程缩短至10分钟「无痛」登顶,景区客流显著提升34.6%。郴州莽山打造无障碍索道与垂直电梯系统,配合无障碍栈道,实现「零爬升观景」,轮椅使用者也能轻松登顶欣赏云海奇观。
创新旅游项目的落地,不仅让景区人气飙升,也让住宿业搭上了这波「懒人经济」的快车旅游。
《2025避暑旅行趋势报告》显示,山东临沂市费县利川涧景区6月中旬推出「窝囊版」漂流后,引发省内外游客关注旅游。同程旅行数据显示,7月1日至24日,费县酒店预订热度环比上月增长超20%,增速居临沂全市县域目的地第一。
拥有「窝囊漂流」和「窝囊蹦极」两大项目的浙江湖州市安吉县,成为浙江县域目的地「顶流」旅游。同程旅行数据显示,7月1日至24日,安吉县酒店预订热度环比上月增长超70%,增速居浙江全省县域目的地第一。
显然,「窝囊旅游」早已不是玩梗,而是一种真实的需求爆发旅游。
「窝囊出游」的兴起为住宿业带来了新机遇,这份安逸终究是景区经济给的「流量饭」旅游。住宿业的先行者们开始思考:如何不依赖景区输血,打造自给自足的「废柴生态」?
有人选择了打造「废柴友好型」活动,精准捕捉年轻群体休闲需求旅游。
此前,莫干山某民宿就曾推出过类似「废柴夏令营」的特色活动,将「无用之事」转化为沉浸式体验,如「发呆大赛」要求参赛者完全放空,「蚊子包艺术创作」鼓励客人将夏日烦恼变创意素材,成功打造民宿行业「废柴经济学」样本旅游。活动上线两周,这些反内卷趣味企划在社交平台爆火,带动暑期订单量同比增长180%。
今年5月,云丘山景区联合周边酒店民宿为景区游客和民宿客人举办了一场躺平大赛,全程禁止离垫、看书、睡觉、玩手机等一切电子产品,躺够60分钟可获奖励旅游。
云丘山躺平大赛@云丘山景区
当住宿空间能提供「可瘫可废」的沉浸式体验时,价值维度便大于对景区的依附旅游。当更多年轻旅行消费人群放弃了「打卡式奔波」,转向「沉浸式存在」,有人选择从这两条路抢跑:
一是场景再造,安吉悦榕庄借力地形优势,打造出「房间即目的地」的卖点,:以竹林温泉别墅重构「卧游」美学,躺着就能「登顶」周边所有名山,让「不动」成为一种高级享受旅游。
一是体验重构,杭州周边某野奢酒店曾推出类似「树屋瘫」项目,主要以「24小时不下床」为卖点,提供床上早餐、追剧零食车等全套服务,成为小红书热门打卡项目旅游。
成都某文艺酒店曾推出一项「代办」服务——从采耳上门到代买火锅底料,甚至能帮客人预约三星堆讲解员,这项服务让客人平均停留时间从1.5天延长至2.8天旅游。
跳出「一张床」局限,从「单一住宿」迈向「复合社区」,构建「懒人度假生态」——城市近郊民宿、乡村营地等都可与周边社交场景合作达成旅游。
以乌村为例,其位于桐乡乌镇国家5A级景区内,颠覆传统经营模式,引入国际一价全包套餐体验,打造中国首个集「食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一站式乡村休闲度假项目,打包食住行及30多项免费体验集中销售旅游。依托景区资源封闭全村,以高门票限流,游客只需一张门票,即能享受全部服务。
「窝囊旅游」的兴起,是旅游行业从「观光打卡」向「体验经济」转型的缩影旅游。它解构了那些被标准化、高强度绑架的旅行模式,成为旅游业从「景观消费」向「存在体验」转型的重要注脚。
对于住宿业而言,「窝囊旅游」的启示在于:接住这波红利不能只靠跟风,而要真正读懂年轻人「反内卷」的出行哲学——当游客连景区都懒得去的时候,住宿业要做的不仅是提供一张床,更要成为「窝囊旅游」的目的地本身旅游。
文中图片来源:王宁、大米;部分来自外网、公众号(侵删)